谁也没想到,一场关于“水”的争端,竟让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死对头再次剑拔弩张。4月23日,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暂停执行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,直接威胁要切断巴基斯坦70%的农业用水和60%的电力供应。
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当场撂下狠话:“断水就是宣战! ”48小时内,双方军队在克什米尔交火三次,美军C-17运输机却悄悄降落在印度机场。 这场由“一滴水”引发的危机,究竟藏着多少火药桶?
水就是命! 印度这一招太狠了
印度河对巴基斯坦有多重要? 这条河每年给巴基斯坦输送1800亿立方米水,养活全国2.2亿人口中的80%农民。 灌溉着全国90%的小麦田和80%的棉花田,还支撑着塔贝拉水电站——这座电站发的电占巴全国供电量的30%。
莫迪政府这次下的是死手。 4月23日,印度水利部宣布“无限期暂停”执行1960年签订的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。 根据条约,印度原本要把西三河(杰赫勒姆河、奇纳布河、印度河干流)的水全部放给下游的巴基斯坦。 现在印度直接关闭水闸,巴方农业大省旁遮普和信德省立即告急——当地水库蓄水量两天内暴跌40%,超过20万公顷麦田面临绝收。
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当天召开紧急会议,军方高层全部到场。 会后声明直接放话:“任何截流或改道印度河的行为,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。”这不是虚张声势——巴军已在杰赫勒姆河上游部署了“雷电”中程弹道导弹,这种导弹能携带核弹头,射程刚好覆盖新德里。
三天交火三次 子弹贴着游客飞
冲突在4月25日凌晨彻底爆发。 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突然响起枪声,一伙武装分子扫射了河谷中的游客帐篷。 25名印度人和1名尼泊尔导游当场死亡,这是该地区20年来最惨烈的恐袭事件。 印度军方咬定是巴基斯坦支持的“克什米尔抵抗阵线”所为,巴方反呛:“拿不出证据就闭嘴! ”
枪声还没停,双方边防部队就在实控线附近打起来了。 印度边防军第8山地师报告称,巴军用迫击炮轰击了印方8个哨所,印军随即用155毫米榴弹炮还击。 巴基斯坦这边也不示弱,公开了一段无人机拍摄的视频——画面显示印度哨所的弹药库被直接命中爆炸。
最危险的一幕发生在4月27日。 印度空军一架米格-21战机越境进入巴控区,巴军JF-17“枭龙”战机紧急升空拦截。 双方战机在克什米尔山谷里追逐了15分钟,最近时相距不到500米。 巴方飞行员事后告诉记者:“我已经把手指放在了导弹发射按钮上。 ”
美军运输机深夜降落 运来了什么?
4月25日深夜,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斋普尔空军基地突然灯火通明。 一架从卡塔尔乌代德基地飞来的美军C-17运输机悄然降落,几乎同时抵达的还有一架以色列空军的“湾流”商务机。这两架飞机卸下货物后立即返航,全程不到3小时。
印度网友拍到的照片显示,C-17运输机舱门处有大量印有“Lockheed Martin”(洛克希德·马丁)标志的板条箱。 这家美国军火巨头正是F-35战机的生产商——而就在4月20日,美国副总统万斯刚承诺要帮印度获得这种隐形战机。 更蹊跷的是,以色列飞机上走下来的乘客里,出现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(DRDO)的核武器专家。
印度陆军第14军正在疯狂往边境运物资。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,通往克什米尔的NH1号公路上,超过200辆T-90坦克和“皮纳卡”火箭炮排成长龙。 巴基斯坦这边也没闲着,4月26日突然宣布关闭全国领空,所有民航航班绕飞伊朗。
核按钮离发射只差几步?
全世界最揪心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有核武器。印度拥有160枚核弹头,巴基斯坦有170枚,双方的导弹互相都能打到对方首都。 4月27日,印度战略部队司令部进行了“大地-2”弹道导弹试射,这种导弹能带核弹头打250公里,明显是针对边境冲突设计的。
更让人冒冷汗的是双方核武器的部署状态。 印度核武器平时是“弹头与导弹分开存放”,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发射准备。但巴基斯坦完全不同——他们的核弹头常年装在“沙欣-3”导弹上,处于“按下按钮就发射”的一级战备状态。 巴军方人士私下透露:“如果印度坦克越过实控线10公里,伊斯兰堡就会考虑动用战术核武器。 ”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急得连发三条声明,呼吁双方“立即停火”。 但印度外长苏杰生4月28日的回应让人倒吸凉气:“当恐怖分子的子弹打过来时,谈判桌就该收起来了。 ”
中国货船被迫改道 中巴经济走廊告急
冲突还波及到了中国。 4月26日,一艘从瓜达尔港出发的中国货轮“新连云港”号,在阿拉伯海突然掉头驶向阿曼。 船长在航海日志里写道:“收到巴基斯坦海军警告,本航线路经区域可能发生军事冲突。”这条船运的正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急需的发电设备。
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在陆路。 4月27日,巴基斯坦临时关闭了中巴边境的苏斯特口岸,200多辆中国卡车被困在红其拉甫山口。 这些车上装着华为的5G设备和葛洲坝集团的水电站零件,原本要送往正在建设的迪阿莫-巴沙大坝——这个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,距离印巴实控线只有80公里。
外交部4月28日连发两条提醒:“建议中国公民暂勿前往克什米尔地区”“在巴中资企业做好应急撤离预案”。 这两个通知直接冲上微博热搜,阅读量瞬间破亿。
莫迪为什么敢动手? 三大真相曝光
印度这次突然发难,背后藏着三重算计。 第一是转移国内矛盾——印度4月通胀率涨到7.2%,洋葱价格同比暴涨300%,农民抗议已经持续了两个月。 第二是选举需要——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在5个邦选举中连败,急需用“对外强硬”挽回支持率。 第三是美国撑腰——美印刚刚签署《后勤支援协议》,规定两国军队可以互相使用对方基地,这次美军运输机降落就是协议生效后的首次实操。
但最要命的是水资源危机。 印度自己也在经历122年最严重旱灾,首都新德里的地下水将在6个月内枯竭。 莫迪政府这次断水,既是对巴基斯坦施压,也是为抢水自救——印度河上游的冰川融水占了全年流量的40%,而今年冰川融化量比往年少了30%。
这场由“水”引发的战争危机,就像克什米尔山谷里飘着的火药味,不知道哪颗火星就会引爆核灾难。 全世界的卫星都在盯着南亚次大陆,联合国安理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,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坦克,此刻距离彼此只剩不到500米。
